1. <code id="vvonn"><nobr id="vvonn"><sub id="vvonn"></sub></nobr></code>
    1. 
      
      <th id="vvonn"><video id="vvonn"></video></th>
    2. <th id="vvonn"></th>
      <object id="vvonn"></object>
      <code id="vvonn"><nobr id="vvonn"><track id="vvonn"></track></nobr></code>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婁底新聞 > 市外媒體看婁底

      【非凡十年看市州】十年,最年輕的地級市,婁底憑什么躋身全省績效考核第一方陣

      2022-07-29 08:56 湖南日報 熊小平 周俊 曾玉璽 鄒娜妮

      下載新婁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評論 一

      54.2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躋身全省績效考核第一方陣,精品鋼材及深加工產業集群突破千億產值,“材料谷”強勢崛起——

      婁底,湘中明珠耀光華

      【非凡十年看市州】十年,最年輕的地級市,婁底憑什么躋身全省績效考核第一方陣

      婁底市城區。 劉新山 攝

      【非凡十年看市州】十年,最年輕的地級市,婁底憑什么躋身全省績效考核第一方陣

      新化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 姜超雄 攝

      【非凡十年看市州】十年,最年輕的地級市,婁底憑什么躋身全省績效考核第一方陣

      婁底高新區三一華源路機工廠。 劉新山 攝

      【非凡十年看市州】十年,最年輕的地級市,婁底憑什么躋身全省績效考核第一方陣

      婁星產業開發區。 張政 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熊小平 周俊 曾玉璽 鄒娜妮

      婁底,這座全省最年輕的地級市,十年間埋頭苦干爭先創優,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錫礦山、漣鋼周邊等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治理取得實質性進展;

      54.2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奔上小康路;

      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擦亮婁底文明底色;

      鋼鐵新材產業集群突破千億產值,中部地區“材料谷”強勢崛起;

      躋身全省績效考核第一方陣,擂響高質量發展戰鼓。

      婁底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緊跟“發展”脈搏,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推動產業轉型謀發展,立足民生幸福干實事,強化基層治理增活力,在新時代發展征程,中流擊水勇爭上游。

      發展逆襲 績效考核從全省B類晉級A類

      這十年,是婁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的關鍵十年。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對市州績效考核作出調整,把婁底從B類地區調整進入A類地區。與長沙、衡陽等7個“強手”同臺比拼,婁底的“底氣”何在?

      因鋼而生的婁底,曾患上資源枯竭、環境破壞、后勁不足等“病癥”,多項經濟指標一度滑入“谷底”。黨的十八大以來,婁底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淘汰落后產能,布局先進制造業,立足比較優勢開新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我們要奮起直追、迎頭趕上。”近年來,婁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中部地區“材料谷”,發揮鋼鐵新材和工程機械兩大產業的引擎作用,統籌推進先進陶瓷、電子信息材料等8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協同發展,構建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重要原材料“四輪驅動”產業發展模式。

      布局硅鋼產業,是婁底建設中部地區“材料谷”的重頭戲。

      去年,浙湘高牌號硅鋼項目投產,結束了我省無“高端無取向硅鋼”的歷史。7月28日,浙湘新材生產車間“熱”力十足,來自漣鋼的普通鋼卷經過數道工序,成了鋼材“高富帥”——硅鋼。“硅鋼是電力、電氣、通信等行業必不可少的磁性材料。”總經理曹齊亮介紹,項目分兩期建設,全部達產后,可年產40萬噸高牌號硅鋼,年產值在40億元以上。

      今年6月,總投資120億元的冷軋硅鋼產品生產線項目和總投資80億元的先進磁性功能鋼鐵材料項目,相繼入駐硅鋼和硅鋼配套產業園。婁底硅鋼產業“航母”漸具雛形。

      以“材料谷”為支撐,多點開花,全面發展。在婁底,現代文印、食品加工及生物醫藥、現代農機裝備、先進陶瓷材料區塊鏈等優勢產業鏈齊頭并進,在實現產業“蝶變”的同時,也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十年耕耘,告別經濟指標“谷底”,婁底全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一路高歌猛進。2021年,婁底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825.76億元,較2012年增長近一倍。

      鄉村振興 貧困山鄉蝶變“希望田野”

      新化天門鄉金石村,海拔1000米,常年云霧繚繞,美如仙境。

      7月25日大清早,采茶“老把式”廖美香就背著背簍上了山。“正是采摘夏茶的好時候,多摘一點,一天下來至少能掙150元。”在茶園務工4年,她全家早在2020年穩定脫貧,日子在氤氳茶香中有了更多盼頭。

      笑顏背后,鏈接的是婁底從脫貧攻堅走向鄉村振興的堅實之路。

      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婁底任務艱巨: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4.22萬人,貧困村498個。僅有的5個縣市區中,新化為國家級重點貧困縣,漣源、雙峰為省級重點貧困縣。

      越是艱難,越要突圍。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婁底繪制作戰圖、時間表、任務書,一仗接著一仗打,一環扣著一環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年,婁底交出“閃亮”答卷:現行標準下54.2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個貧困縣全部摘帽,49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15.36%下降到0。

      消除“貧困”,摘去的是“帽子”,搬走的卻是老百姓心頭上的一座座山。湘中大地發生了歷史性巨變,群眾上學難、看病難、出行難等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全面完善。

      夕陽余暉里,毗鄰溪口水庫的雙峰縣杏子鋪鎮雙源村,宛如一幅清秀的水墨畫。這兩年,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帶領鄉親們攢勁搞文旅產業,建成游客中心、旅游碼頭、溪硯產業園,吸引游客慕名而來。“綠水青山,真是金山銀山。”經營農家樂的脫貧戶曾新民喜笑顏開。

      鄉村振興戰鼓擂,大山不再沉默。新化縣吉慶鎮油溪橋村、漣源市湄江鎮湄塘村、冷水江市三尖鎮光明村、婁星區杉山鎮花溪谷……昔日的重點貧困村,蝶變成一座座“美麗花園”,吸引大批游客“賞香花,嘗果子”不思歸。

      幸福提質 文明之光照亮精品城市

      盛夏時節,艷陽如炬。婁底高鐵南站,往來旅客川流不息,盡顯湘中交通樞紐的繁忙。

      婁底,群山圍城,丘陵散落,不沿海、不沿邊,“內無好路、外無出路”,那是老一輩人的回憶。

      經過這十年的飛速發展,婁底已成為具有全局意義的通衢之都。打開最新版的湖南省交通路網分布圖,滬昆線、湘黔線、二廣高速、長芷高速等縱橫交錯。在湖南的幾何中心,一條條鐵路成“米”字型串聯,一條條高速公路成“井”字型排列,一條條干線公路如“蛛網式”密布。

      交通“大動脈”徹底改寫了婁底“外無出路”的狀況:各縣市區進入高速公路時代,所有縣市區實現在15分鐘內上高速。

      城市功能日益完備,文明程度拔節生長。漫步婁底城區,大街小巷干凈有序,行車禮讓蔚然成風,志愿團隊扶弱助困……文明,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如沐春風。

      2020年11月20日,婁底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文明的種子一旦生根,城市就產生了蓬勃的力量: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全國雙擁模范城等榮譽和稱號紛至沓來。

      7月28日傍晚,在婁底原棉紡廠家屬區,暑氣漸消,三五鄰里坐在廊庭邊聊天邊吃西瓜。過去,小區墻體開裂,電線老化,違章建筑亂搭亂建,困擾居民生活。2018年,這里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試點范圍,生活環境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文明創建深入推進,婁底瞄準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將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辦好民生實事作為創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近4年,婁底全面完成老舊小區改造49個10479戶;中心城區全面提質,拉通斷頭路36條,建成小游園12處;實現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新時代的婁底,不僅有顏值,還有氣質和擔當。婁底市委、市政府心系群眾排民憂,向“無籍房”辦證發起總攻,自2020年以來,共辦理“無籍房”不動產登記70862戶,惠及18萬余人,群眾滿意率提高19.6%。

      基層治理 屋場會、網格化、樓宇會活力釋放

      這十年,婁底社會治理效能持續增強,人民群眾在奔向美好生活的路上,安心、安全、有序。

      屋場會是婁底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創新舉措之一。屋場前,幾條板凳、幾杯涼茶,村民和村支兩委干部圍坐一起,沒有主席臺和官話套話,大家暢所欲言,村級發展在俚語間厘清,鄰里矛盾在無形中消解。

      漣源市板橋村是漣源屋場會的發源地。該村村支部書記劉選平說:“以前,群眾工作難做。有了屋場會,村里大小事,大家伙一起聊,什么事都好商量,工作推進更是事半功倍。”

      在婁底,“村級事務管理積分制”“村(居)民議事會公開評議信訪事項”等基層治理模式相繼獲全國、全省推廣。

      十年間,婁底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從過去效率不高的粗放式管理,轉向直達“神經末梢”的精細化管理。

      網格化管理是其中一項有益探索。目前,婁底已建立9773個網格,選配9815名網格聯絡員,“有事就找網格員”已成為群眾共識。婁星區街心社區網格長孫金鳳說:“網格工作細,從宣傳政策、疫情防控到矛盾化解,樣樣都得精通。”婁星區長青街道柑子沖社區,網格治理升級為樓宇會,黨支部建到最細小單元,扁平化管理變成立體化管理。

      以網格為依托,志愿服務工作也做到有的放矢,48萬名注冊志愿者為全城升溫,“星連心”“上梅紅”“和森紅”等一批具有婁底特色的志愿服務品牌,成為群眾認可的“紅馬甲”。

      建強基層黨組織更是婁底強化基層治理的重要法寶。婁底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項目工地、基層網格等地方,建立6100多個黨支部;通過聯點幫扶、示范支部幫帶、組織集中培訓等方式,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治理效能。

      夯基固本,治在基層。婁底市不斷在提高基層治理能力上下大功夫,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我看這十年

      肖源:家鄉讓我的夢想生根發芽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鄒娜妮

      通訊員 李姍平

      肖源,一名出生在婁底的90后“新農人”,現任湖南省源容開生態農業綜合發展有限公司和金色永華生態農業園負責人。十年前,她遠赴俄羅斯留學。2019年,她從圣彼得堡大學碩士畢業,回到家鄉婁底,一頭扎進農村,尋找“田園夢”。

      “家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變化,就是交通的飛速發展。”肖源介紹,她家住在新化縣,剛出國時,求學的路程要從新化坐長途汽車到婁底,從婁底坐火車到長沙,再從長沙坐火車去北京乘坐國際航班。50多個小時的超長旅程,人員擁擠、環境臟亂的綠皮火車,成為她深刻的記憶。

      2014年底,滬昆高鐵湖南段開通,婁底通高鐵了。滬昆高鐵在婁底境內設有“婁底南”和“新化南”兩個高鐵站,婁底所轄的冷水江市、漣源市與就近的高鐵站也不到半小時車程。雙峰北站2016年1月開通動車后,婁底成為我省為數不多的所有縣(市、區)全部通高鐵的市。

      今天,婁底與全國主要大中型城市快速互聯互通,交通優勢絲毫不亞于一些省會城市。從婁底出發,5小時以內到達全國50%以上大中城市,國內大多數城市可當天往返。

      “現在從婁底到北京,高鐵直達不過6個小時。”肖源說,縮短的是時間,刷新的是生活。她在國外極難約到的外賣、快遞,在國內早已成為日常。

      2019年下半年,她帶著資金、技術和團隊“拎包入駐”蛇形山鎮姚橋村,流轉了1100畝山地、900余畝水田,發展經果林、水稻種植和休閑農莊。“利用便捷的物流發展電子商務,我們種的大米、養的土雞從農村飛往全國各地。”肖源說。

      “十年前,人們的刻板印象是‘讀不好書就回家種田’,十年過去了,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在肖源心里,農業是人類的“母親產業”,她對成為職業農人有深深的自豪感。

      如今,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肖源的“三農”事業干得風生水起。公司每年向村民支付土地租金80多萬元,惠及603戶2000余名村民,為村民提供了32個長期就業崗位,190余個季節性就業崗位,平均每人年收入能增加2.8萬多元。

      【非凡十年看市州】十年,最年輕的地級市,婁底憑什么躋身全省績效考核第一方陣

      原載《湖南日報》(2022年7月29日05版)

      責任編輯:譚洲偉

      男人色资源AV

      1. <code id="vvonn"><nobr id="vvonn"><sub id="vvonn"></sub></nobr></code>
        1. 
          
          <th id="vvonn"><video id="vvonn"></video></th>
        2. <th id="vvonn"></th>
          <object id="vvonn"></object>
          <code id="vvonn"><nobr id="vvonn"><track id="vvonn"></track></nobr></code>